本报记者 潘华玲
在古县三合镇双泉村外的一片土地上,随着机械的轰鸣声,一根根黄芩从土中“翻跳”而出,农民们跟在后头挑拣捆扎,十分忙碌。看到古县农商行永乐支行行长马贝贝和客户经理来到地头走访,这块药材地的主人王先丽放下手头的活计走上来热情地打招呼:“原本是年前要收的,可因为去年雨水太多没能及时收,只能开春了再收。还得感谢你们给我的资金支持,下一步的发展不愁啦!”
双泉村村民以往习惯于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,收益并不高,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。王先丽是个有想法的人,在和乡亲们一样种植玉米的同时思考着怎样才能从土地里“刨金”,过上好日子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种植药材收益比较高。于是从2001年起就开始尝试种植生地,成为双泉村乃至周边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
王先丽说,当时由于技术方面是零基础,管理上的不足导致生地出现根腐病,他不得不到处向人请教。“那个时候种植药材的人特别少,懂技术的人就更少了。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人,人家还不愿意教我,但我这个人比较细心,无意间瞥见了那个人扔到地边上的药瓶,我就自己买回了药尝试配药,没想到居然把根腐病治好了。”王先丽的生地在第二年秋天就见到了效益,取得了不错的收益,于是更坚定了他种植中药材的决心,种植的品种越来越多,规模越来越大。
2011年,王先丽有了新的身份,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。为了带动村民种植药材共奔富路,他更加痴迷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。“那个时期我的主要目标是找到适合当地种植的药材,所以每年都会试种新品种,生地、柴胡、远志、黄芩等等,只有确定适宜种、能见效,才能让村民跟着一起种。”王先丽说,由于一直在做试种,他的资金投入很大,古县农商行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了解情况,和他一同探讨,及时给予资金支持,让他十分感激。
2014年,王先丽带头成立了古县誉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,同时为了扩大种植规模,他先后承包了周边村民的土地,从原来的80多亩增加到300多亩,药材品种固定为5种。“柴胡7月份播种,9月份出苗,1年后柴胡籽便可产生收益,两年半柴胡根产生收益。每亩地玉米收入500元左右,而每亩地柴胡籽收入2000余元、柴胡根收入近7000元。”王先丽谈起药材种植如数家珍。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,其他村民纷纷加入药材种植的大军。2018年,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,村民自发种植1000余亩,双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药材种植村。
“我的技术都是通过自己无数次尝试后,积累摸索出的经验,我给自己总结的药材种植方法是:品种要选好、管理得做好、市场需看好。这些都是实用、操作性很强的经验,每年我都被邀请到其他乡镇进行技术指导,在跟农户们的交流中,我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。”王先丽说,为打消村民种植药材的后顾之忧,他前往全国各地药材市场,谈合作,签协议,打通了销售渠道,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。
2019年,王先丽的药材种植迈上了新台阶,他走出古县前往长治,开始进行异地种植药材。“党参是一种很好的药材,我和南方一家公司签订协议,由我负责种植,公司负责销售。但经过试种发现我们这的气候、土质种出来的党参收益不高,最适宜的种植地还是在长治。于是我就在长治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党参,今年3月中下旬就可以收获了。”王先丽说,300多亩地的党参种植投资不小,第一年要在承包土地、雇用人工、购买种子化肥等方面投入,第二、第三年还需要进行管理方面的投入,资金需求量很大。2021年古县农商行为他授信50万元,让他的发展能够稳步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