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黄艺贞 王 帅 任怡星
临汾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随着高楼大厦、道路桥梁、公园广场等设施不断涌现,城市在环保、文化等方面也随之改善和提高,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、便捷、安全的生活环境。
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“名片”,出租车司机就是这座城市发展变迁最好的见证者。在“的哥”陈鹏飞看来,临汾每天都在发生着点滴变化。
初见驾驶员陈鹏飞时,他正细致地清理车里车外,车门把手都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。大学毕业后,他选择下班之后兼职开出租,2010年买了属于自己的出租车,成为全职“的哥”。年仅36岁,已经有了14年的车龄,他的车辙印跑遍了临汾的大街小巷。出车前的整理打扫,乘客上车时主动问候,到达目的地时提醒乘客带好随身物品,这些都是陈鹏飞多年来保留下的职业习惯。
车型迭代见发展
从最早的红色夏利出租车、捷达、桑塔纳,再到江淮、比亚迪;从燃油、燃气再到充电;从现金支付变成了微信、支付宝等多元方式。见证了这么多的变化,陈鹏飞感受最大的还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变化。
2017年开始,临汾交通建设驶向快车道,持续打通数条“断头路”。2021年解放东路高架桥竣工通车;2022年长临高速在民众的翘首期盼中开放交通试运营、五一路快速通道竣工、规划三街正式通车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;2023年正式开放通行的五一路环形天桥、财神楼街以及在今年年初刚刚修整通车的贡院街……
“以前紧赶慢赶跑一天最多能跑150公里,现在路况好了,一天200多公里对出租车司机来说就是轻轻松松。而且现在刹车片和其他消耗零件的更换周期变长,又省下不少。”陈鹏飞把出租车开到充电站,停车、拔充电枪、扫码一气呵成,他说,烧汽油的时候,平均一公里是五毛多钱,后来烧天然气是三毛多钱,现在烧电将近两毛钱,成本更低了。
一流服务暖人心
出租车司机日夜穿梭于城市,遇见形形色色的人,听各种各样的故事。虽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,陈鹏飞跟乘客总像朋友一样交流。谈起开出租车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事,总有一些温暖瞬间萦绕在他的脑海。“有次临近中午一点的时候,有位乘客从解放路上车,聊天过程中知道我没有吃饭,付车费的时候就多付了10块钱,还叮嘱我放下她就赶紧去吃饭。”陈鹏飞回忆起来还眼含泪花。还有一些乘客在得知他没有吃饭时,会从他们包里拿出吃的,买水的时候也会顺便多买一瓶。
除了温暖以外,还有一些“难忘”瞬间。“我参加爱心助考队伍已经很多年了,总想为这些孩子做点儿啥,就负责开好车,安全把他们送到考点。”2019年高考首日,有考生把准考证遗落在了陈鹏飞车上,在平台客服联系确认后,他火速将准考证送还,最终考生准时进入考场。
在得知同样开出租车的刘师傅因突发疾病住院之后,陈鹏飞和广大出租车司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在短短两天里,就将筹集到的爱心款送到刘师傅家人手中。
素质增高添光彩
“以前打车,总能闻到浓浓的汽油味儿和车里的烟味,现在坐纯电动出租车,不仅车里环境更舒适,而且座套上印着星期几,每天都换,体验感更好了。”市民苗逢露女士刚从出租车下来,现在出行很方便,对于我们赶时间的人来说还是很友好的。
近年来,临汾的出租车行业在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,开展“文明服务创建活动”,行业管理越来越规范,乘客的文明素质也越来越高,使用礼貌用语的乘客逐渐多了起来,一句“谢谢您”,让陈鹏飞明显感受到市民素质的提升。“我们这一行往小了说是为了养家糊口,往大了说是城市的一张名片。”他说,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,乘客文明素养逐步提高,出租车司机也需要有更高的素质,使这个行业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“窗口”。
出租车司机会在车上,度过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,有的是从白天到黑夜,有的则是伴随着长夜转昼。陈鹏飞接送的客人不计其数,凭借对车的满腔热爱、靠着他真诚的服务,伴随着越来越整洁的城市环境、越来越宽敞的道路,这些年让他对生活充满希望。
陈鹏飞坦言,今后会继续坚守岗位,做到文明行车、安全行车,向外地游客介绍临汾的人文历史及发展变化,让更多人了解临汾、爱上临汾,用心服务好每一位乘客,为临汾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