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坚决贯彻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重要要求,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、稳中向好,发展活力有效增强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民生事业全面进步,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。
一、综 合
初步核算,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27.9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5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58.0亿元,比上年增长5.2%,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.1%;第二产业增加值1243.0亿元,增长7.0%,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826.8亿元,增长3.4%,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.1%。
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986元。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472美元。
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0.66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0.58万人。其中,城镇常住人口213.98万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4.78%,比上年末提高0.63个百分点。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.48万人,出生率为6.35‰;死亡人口3.14万人,死亡率为8.02‰;自然增长率为-1.67‰。
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474人,转移农村劳动力74962人。
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.9%,其中,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2.1%。
经济新动能加快增长。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,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.7%,其中,汽车制造业下降0.1%;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.0%,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3.1%;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.5%,其中,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3.2%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,快递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1.9%。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.4%。
二、农 业
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546.58千公顷,比上年增加4.52千公顷,增长0.8%。其中,粮食种植面积504.49千公顷,增加3.32千公顷;油料种植面积6.12千公顷,减少0.19千公顷;蔬菜种植面积20.50千公顷,增加0.95千公顷。在粮食种植面积中,玉米种植面积255.72千公顷,增加0.03千公顷;小麦种植面积200.41千公顷,减少0.70千公顷。果园种植面积63.46千公顷,增加2.82千公顷。
全年全市粮食产量218.82万吨,比上年增产3.7%。其中,夏粮86.42万吨,增产0.8%;秋粮132.40万吨,增产5.6%。
全年全市完成造林7.61千公顷。全年木材产量100798立方米,比上年下降6.7%。
全年全市猪牛羊肉总产量12.52万吨,比上年增长2.7%。其中,猪肉产量11.20万吨,增长2.5%;牛肉产量0.70万吨,增长3.0%;羊肉产量0.62万吨,增长6.0%。年末生猪存栏102.25万头,生猪出栏144.65万头。牛奶产量5.03万吨,增长2.2%。禽蛋产量12.16万吨,增长3.0%。
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41.75万千瓦,比上年增长4.4%。机械耕地面积379.2千公顷,比上年增长2.1%,机械播种面积444.8千公顷,增长2.1%,机械收获面积373.8千公顷,增长3.9%。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9.7亿元,比上年增长1.1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6家。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.3%。其中,采矿业增长13.8%,制造业增长0.5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.9%。
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19.0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4%。分门类看,采矿业1625.9亿元,增长30.2%;制造业1734.8亿元,增长1.3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58.3亿元,增长39.3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6.9亿元,增长8.4%。
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.8元,比上年增加2.1元,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.9%,比上年下降0.6个百分点;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7.9%,比上年末提高0.1个百分点。
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60.5亿元,比上年增长0.3%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2.1亿元,增长4.9%,共签订合同额273.8亿元,增长10.0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.4万平方米,下降2.6%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261家,增加8家,其中,特级企业1家,一级资质企业9家,二级资质企业65家,三级资质企业183家,其他企业3家。
四、能 源
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原煤产量8782.0万吨,比上年增长8.5%;焦炭产量1490.6万吨,下降7.6%;发电量258.0亿千瓦时,增长3.9%;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8.5亿立方米,下降1.0%。
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6662.4万吨,比上年增长10.0%,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7687.4万吨,增长9.3%。
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向省外运输煤炭977.9万吨,比上年下降8.0%,外运煤炭占煤炭产量的6.2%。
全年全市全社会发电量为271.8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5.6%。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258.9亿千瓦时,其中,第一产业用电2.4亿千瓦时,占全部用电量的0.9%;第二产业用电183.8亿千瓦时,占全部用电量的71.0%,其中,工业用电181.8亿千瓦时;第三产业用电37.7亿千瓦时,占全部用电量的14.6%;城乡居民用电34.8亿千瓦时,占全部用电量的13.4%。
五、服务业
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26.8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3.4%。其中,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6.5亿元,增长1.8%;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8.5亿元,下降2.0%;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.8亿元,增长3.6%;金融业增加值92.1亿元,增长6.5%;房地产业增加值98.4亿元,下降4.7%;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8.1亿元,增长5.7%;非营利性服务业277.2亿元,增长7.3%。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.3%。
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570.4公里,其中,高速公路663.1公里,与上年末持平。
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.4亿元,比上年下降2.8%,其中,邮政业务总量4.5亿元,增长2.6%;电信业务总量37.9亿元,下降3.4%。年末全市固定电话15.3万部,比上年下降22.7%,移动电话453.6万户,下降3.1%,移动电话普及率115.9部/百人。年末4G基站总数16243个,比上年增长0.9%;5G基站总数6533个,增长99.5%。全市宽带接入用户155.1万户,比上年增长10.8%。
六、国内贸易
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.1亿元,比上年下降0.3%。按经营地统计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8.4亿元,下降0.5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5.7亿元,增长0.8%。按消费形态统计,商品零售额676.6亿元,下降0.6 %;餐饮收入额77.5亿元,增长2.1%。
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87.5亿元,比上年增长5.4%。
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52807户,日均新登记企业79户,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423628户。
七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跨市、农户)比上年增长9.1%。
在固定资产投资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比上年增长16.8%,民间投资下降1.2%。
分登记注册类型看,内资企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.3%;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188.8%。
分构成看,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上年下降3.4%,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83.3%,其他投资增长33.2%。
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.9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.2%,其中,工业投资增长24.0%;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.6%,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.9%。
工业投资中,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.8%;制造业投资增长17.9%。
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(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)1306个。其中,亿元以上项目319个,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9.9%。
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3.5亿元,比上年下降7.0%。其中,住宅投资98.2亿元,下降3.0%;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.0亿元,下降56.3%。
八、对外经济
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30.8亿元,比上年增长0.3%。其中,进口额4.3亿元,增长328.0%;出口额26.5亿元,下降10.8%。
全年全市进口铁矿砂4.1亿元,比上年增长509.6%;出口机电产品19.4亿元,增长40.6%,出口PVC塑胶手套4.9亿元,下降66.0%。
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家;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95万美元,增长210.3%。
九、财政金融
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.6亿元,比上年增长25.5%。其中,税收收入162.1亿元,增长39.7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0.8%。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9.3亿元。
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1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1.8%。其中,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7.9%,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3.4%,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1.2%,教育支出增长14.0%,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.3%。
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67.8亿元,比年初增加534.2亿元、增长16.0%。各项贷款余额2352.2亿元,比年初增加303.9亿元、增长14.8%。
年末住户存款2864.3亿元,比年初增长16.5%。
年末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(农村商业银行)人民币贷款余额1033.9亿元,比年初增加77.2亿元、增长8.1%;人民币存款余额1429.4亿元,比年初增加102.4亿元、增长7.7%。
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4家,其中A股2家,新三板挂牌公司2家。全市辖区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867.8亿元,比上年下降28.8%。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32.7万户,比上年末下降18.7%。
全年全市保费收入99.4亿元,比上年下降2.4%。其中,财产业务保费收入26.5亿元,增长9.5%;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2.9亿元,下降6.1%。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7.0亿元;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.7亿元。
十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年末全市高等院校4所。全年新(改、扩)建公办幼儿园10所,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4所,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.3%。
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409件。其中,发明专利授权量98件。
配合省级完成监督抽查54种产品1359个批次,市级监督抽查了33种产品819个批次。全市共有法定(授权)计量技术机构13个,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.07万台(件)。
全市有气象台(站)17个,开展12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1个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7个,防雹、增雨受益覆盖面积2万平方公里。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。
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个,市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,数字测震地震台网1个,数字测震子台7个,前兆台站23个。
十一、文化旅游、卫生健康和体育
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8个,博物馆14个,艺术表演团体16个。广播电视台17座。广播人口覆盖率99.42%,电视人口覆盖率99.71%。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8个,档案馆18个。目前有11个县级图书馆和9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。
全年全市重点监测景区旅游接待人数114.1万人次,比上年下降49.8%;门票收入4418.5万元,下降40.8%;旅游经营收入12311.9万元,下降33.0%。
2022年开展“免费送戏下乡”惠民演出1630场,完成场次居全省第二。加强濒危戏曲剧种的传承和保护,开展曲沃碗碗腔、洪洞道情、浮山乐乐腔等公益演出195场。新增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、5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,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。“书香临汾”建设稳步推进,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初显成效,2022年共建成47个分馆、8个微型图书馆、2个阳光公益书吧和2个城市书房,让更多读者享受到家门口的公共文化服务。
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(含诊所、村卫生室) 4517家,其中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18家。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.44万张,其中,医院床位1.98万张,卫生院床位3721张。卫生技术人员3.09万人。
2022年我市参加2022年山西省十六运资格赛取得11金12银20铜,参加2022年山西省锦标赛取得了8金11银20铜的成绩。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.78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6%。
十二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5元,比上年增长6.5%。其中,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75元,增长5.7%;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4元,增长6.8%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42元,比上年增长1.6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83元,下降0.9%;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94元,增长6.2%。
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90.75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4.3万人;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9.15万人,减少1.18万人;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86.71万人,减少1.05万人;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1.28万人,增加2.38万人;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9.4万人,增加3.11万人,其中,农民工26.01万人,增加4.41万人。
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.01万人,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2857.1万元,比上年减少1255.2万元;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.45万人,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0532.46万元,比上年减少274.24万元。
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9614张,收养人数4120人。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机构2437个。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.09亿元,接收社会捐赠款96.44万元。
年末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8.02万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达到42.33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.1平方米。全市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71.32万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达到40.89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.09平方米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.53平方米。
十三、资源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全市实有耕地面积717.36万亩。年末全市8座中型水库,蓄水总量1.06亿立方米。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00.5毫米,较上年减少347.6毫米。
全市森林面积675.21万亩,森林覆盖率26.5%;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个,自然保护区面积181.37万亩,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.0%。
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219天,比上年增加25天。地表水达到Ⅲ类水体的比例为55.6%,劣Ⅴ类水体的比例为0,均完成省定目标。市区PM2.5浓度均值为48微克/立方米。
年末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99.34%;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连续13年达到100%;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96.31%,提高了0.7个百分点。
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.5‰以内,达到了国家和省要求的标准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1.1‰,严格控制在省要求的3.5‰以下。
全年共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51起,比上年下降37.0%;死亡57人,下降37.4%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.026人/亿元。全市地方监管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.02人/百万吨。
公报注释 :
1.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,除注明外,所有增长或下降均为同上年相比较。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2.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。
3.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4.根据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调查制度》,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自2022年起不再开展统计调查。
5.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,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。
6.2022年7月起,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使用商务部口径数据。
7.重点监测景区指有明确的管理主体,管理规范、制度健全、客源稳定、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(点)。
8.耕地面积为2021年数据,森林覆盖率为2020年数据。
9.森林面积为2020年数据,包括吕梁、中条山和太岳3个省直林局的面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