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。”这是我们党第一次郑重提出建设农业强国,必将对全党深刻认识新时代农业发展定位、完善农业政策体系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。
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。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,是安天下、稳民心的战略产业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,不断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截至2021年,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2%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%,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但也要看到,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,表现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,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;农业经营规模小,农业劳动生产率低,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;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,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尚未根本改变。破解这些矛盾,需要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。
何谓农业强国?农业强国首先表现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,这是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而且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。必须坚持以我为主、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。农业强国必然要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,这是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。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,走内涵式发展道路,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。农业强国还应该体现为农业竞争力强,这是农业强国的核心要义。必须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、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,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或接近社会平均水平,并基本具备同国外农业竞争抗衡的能力。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。未来5年要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扎扎实实的进步。
第一,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。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。按照“农田就是农田,而且必须是良田”的要求,加强用途管制,规范占补平衡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基本农田“非粮化”。强化对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的“三位一体”保护,大力推进农田建设,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,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
第二,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,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加强种质资源收集、保护与开发利用,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,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、种源自主可控。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,积极发展智慧农业、设施农业。
第三,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深化承包地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丰富集体所有权、农户承包权、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,引导土地有序流转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,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,健全土地托管、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,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。
第四,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布局,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,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。推动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,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
(据《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