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第一位的癌种。今年1月,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新发肺癌病例占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20.03%,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.1万,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6.99%。
从1933年第一例成功的肺癌切除手术至今,人类与肺癌的斗争已有近百年历史。进入21世纪,肺癌的治疗更是突破性地出现了单克隆抗体药物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、免疫调节剂(PD-1、PD-L1)这三大类靶向药物。
这些药物在设计与作用中体现出的智慧与哲学,在很多方面与《孙子兵法》的作战指导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今天就以这三类肺癌靶向药物为例,谈谈肿瘤靶向药物的“三十六计”。
釜底抽薪——单克隆抗体(贝伐单抗)
釜底抽薪,“三十六计”中的第十九计,意思是把柴禾从锅底抽掉,才能使水止沸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也指暗中进行破坏。
与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一样,肿瘤细胞的生长离不开各种营养,而给它们供养的正是血管。肿瘤作为一种变异的细胞,其特点在于生长迅速。但普通的血管无法提供这种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,因此肿瘤细胞便自发地制造出许多新生血管,打通各种“管道”,从全身不断抢夺吸收各种养分,这也是导致肿瘤患者身体迅速消瘦、但肿瘤细胞却快速生长的原因。
令水停止沸腾,最好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。同理,想让肿瘤细胞死亡,最好的方法就是截断向其提供营养的管道,这恰好是肿瘤靶向药物贝伐单抗的作用原理。
贝伐单抗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特定靶点,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,使新生血管无法产生,也就截断了向肿瘤供养的管道,最终达到“饿死”肿瘤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