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      返回报网首页 |   版面概览    
当前版: 08版 上一版   下一版 上一期   下一期 往期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旅游公路“新鲜出炉” 伴您畅游大美乾坤
旅游公路上的璀璨明珠、立体沙盘——“0公里”标志文化驿站
行走旅游公路,纵览壮美河山
无处不在的“蛇曲”元素
黄河文化体验馆——文化驿站的最大亮点

  张步军

  在永和的黄河岸边有这样一条公路,她宛如母亲河畔一条绰约多姿的丝带,串联起了黄河沿岸散落的明珠,给山城永和带来了发展动能和蜕变契机。

  9月23日,黄河、长城、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“0km”标志文化驿站启用仪式同时举行。从这一刻起,盘桓于永和县全境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正式投入运营。

  这是一条最美风景路

  永和县按照山西省锻造“黄河、长城、太行”三大板块的总体思路,以坚持文旅兴县、建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“品牌县”为目标,高规格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效率推进,充分挖掘黄河之魂在山西、龙行乾坤在永和的黄河风情、峡谷风光、红色及民俗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,不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。县委、县政府谋划确定了“十大文旅工程”,重点实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“0km”标志文化驿站、乾坤湾景区、北方梯田农耕景区、楼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大力抓好沿黄旅游公路、通道绿化、东征纪念馆展陈布展等基础设施工程,统筹推进购物、餐饮、娱乐等设施完善,逐步构建起“快进慢游深体验”的旅游路网。

  今年永和县委、县政府通过加强与宏源集团的合作,全力打造“国际旅游目的地”。围绕现代旅游特点,投资7.9亿元,实施沿黄旅游公路工程建设及通道绿化;投资2000万元,着力打造“黄河1号公路0km”主题公园;投资2300余万元,实施“永和梯田”基础设施提升工程,培育新的旅游热点;投资2.28亿元,启动乾坤湾景区国际生活小镇项目;投资1200万元,建设黄河国家级步道公园;投资1.85亿元,启动乾坤湾景区地质博物馆室内工程及室外景观提升、基础配套工程;投资6100万元,建设乾坤湾景区集散服务区项目,全力打造黄河旅游板块“永和样板”。同时,还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提升上提升标准,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化、品牌化、国际化发展。

  走在这条路上,你看的是风景,品的是人生,悟的是哲理。

  这是一条网红打卡路

  国庆、中秋期间,由国家卫健委扶贫办指导,国家体育总局社体指导中心、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、永和县委、县政府主办的“徒步乾坤湾 健康扶贫行”健行者公益扶贫暨2020中国户外徒步城市积分排名赛(永和站)活动在永和乾坤湾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举行。近千名来自京、沪、苏、川、渝等7省市的“健行者”蜂拥而至报名参赛。活动聚焦永和金秋特色,比赛起点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,途经阴德河古村落、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“0km”标志文化驿站、奇奇里黄河风情村等网红景点,参赛选手在徒步健身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次非凡的旅游体验。

  打卡地NO.1文化驿站展魅力

 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“0km”标志文化驿站占地12亩,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,总投资约2000万元。项目体现道法自然的理念,坚持现代设计与周边传统文化相融合,以黄河乾坤湾为原型提炼出“蛇曲”艺术形态,将黄河冲刷峭壁岩层形成的曲折之势作为造型元素,整体呈现出大型“立体沙盘”的空间感。项目以0km标志景观石为中心,黄河文化体验园、黄河之子主题雕塑、枣林湾、黄河步道、观景台、数字摄影互动平台、停车场、房车营地营位等各功能区块自然流畅串联其中,使游客尽享黄河文化之魅力!

  打卡地NO.2大美乾坤悟哲理

  永和乾坤湾是黄河流域上一道奇特的风景,位于秦晋大峡谷中,壶口瀑布上游。即使没去过的人,仅凭望文生义,亦可知其形巧夺天工,其意蕴含深厚。她有数个观赏景点,魅力俱佳,各有千秋。在永和县境内的那一段黄河,既雄奇又柔美,既飘逸又和谐,使人留连忘返,感悟颇深。

  透过伏羲亭,极目远望,眼前山峦起伏,沟壑纵横,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。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畔上的古村落,犹如黄河巨龙怀抱其间的“阴阳鱼”。她令人遐想,发人深思。

  这方奇弯,河抱着山、山依着河,河里有山、山中有河,山河相连、水山相映,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一山一水、一阳一阴情趣无限,奥妙无穷。就连欢快跳跃的浪花也对这一壮丽奇景呐喊喝彩。

  打卡地NO.3元代文庙千年韵

  创建于元至元年间(1264-1294年)文庙,现仅存大成殿。大成殿坐北朝南,面宽五间,进深五间,单檐歇山顶。斗栱六铺作重栱出单抄,殿内柱网布局采用减柱和移柱造。梁架彻上露明造,均为圆木稍加砍制而成,是研究晋西南古建筑区域文化的有效实例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,学术价值。

  打卡地NO.4永和古渡知风情

  据《元和郡县志》:永和关位于永和县城西35公里的南庄乡,是历史悠久的渡口之一,也是西去陕西的交通要塞。传说这里曾是永和旧县城的遗址,城墙、烽火台、禹王磴、守关犬、前城坪、后城坪等遗址保存完好。境内危岩奇石,妙趣天成,长达数千米的凤雅长廊千次百态,造型各异。

  打卡地NO.5秀美楼山领风骚

  楼山是永和县境内最秀丽的一座山,山势由低而高,呈层峦叠嶂之状,恰似层层楼台,故而名曰楼山。楼山四周翠柏茂密,灌木繁多,杂草齐腰,从山头到山腰,一座座道家观院排列齐整,错落有序,形成一个庞大的庙群。据考证观院完整时,有五六十间建筑物,其中有古式楼阁的石窑洞,石木结构的古典式殿堂建筑,远远望去,蔚为壮观。

  楼山的四季都是美丽的。春天看楼山,柏林碧绿,野花开放,蜂蝶飞舞,清秀扑鼻;到了夏季,草木葱葱,凉风习习,酷暑炎热,一扫而光;秋季去楼山,野果飘香,红叶满山,草深牛肥,别有情趣;严冬时节,或柏翠草黄,或雪白树绿,野兔山鸡,穿行期间,狐狸山中,时隐时现,所以,去过楼山的人,无论何时,都有不虚此行之感。

  金秋时节,漫步楼山听风、观景、赏月。会让游客感觉时空的穿越,感受到悠闲的味道。

  打卡地NO.6红色记忆鼓士气

  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,毛泽东主席、彭德怀总司令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著名的渡河东征,壮大了红军力量,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,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。

 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位于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,距县城80余华里,占地7700平方米。纪念馆以“红军东征 历史使命”“众志成城 雄狮东渡”“南征北讨 永和决策”“回师西渡 功载史册”和“红色热土 精神传承”为主题分五个展厅,用大量的实物图片、塑刻作品等真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东征历史画卷,全面展示了当年东征红军的丰功伟绩。

  打卡地NO.7脱贫脱单奇奇里

 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,脱贫致富不单单依靠帮扶,自身的努力同样也很重要,永和县奇奇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冯文忠,得益于党的好政策,靠着自身的努力,不仅摆脱了贫困,还顺利脱了单,实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。

  打卡地NO.8生态保护创奇迹

  盛夏时节,永和县乾坤湾青山叠翠,黄河蜿蜒。这里曾是被专家称为“不能绿化、不敢绿化”的禁区,如今却找不到一丝石质山的影子。作为山西沿黄和吕梁山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县,永和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“样板县”为目标,创造性地运用垒石坑客土回填、PVC管道输土造林等技术,先后在永和关、乾坤湾等重要区域实施石质山地荒山绿化工程10200亩,改变了黄河流域沿线植被稀少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。

  打卡地NO.9永和梯田白云间

  站在观景台上,在白云缭绕间,一道道梯田,犹如一层层涌起的波涛,排山倒海,宛如一幅用汗水砚墨、用智慧挥毫的壮美长卷。永和梯田层层叠叠,郁郁苍苍,它带着乾坤湾的神韵,铺展在万顷黄土高坡,伸向飘着白云的山野,不禁让人发出,多美的黄土地,多美的永和梯田。

  打卡地NO.10变了模样鸭子河

  走阁底,过东卓,一鼻子哭到鸭子河。鸭子河,受恓惶,凉水锅里泡蒸馍……如今的鸭子河,彻底变了样。村里人变得自信积极,正迈向富裕好生活。

  在这条路上,你走的是健康,跑的是心境,飞的是理想。

  这是一条小康致富路

  2017年10月12日,山西黄河一号公路——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在永和县率先开工。该公路将连通永和沿黄河4个乡镇,解决44个行政村181个自然村3.2万群众的出行问题。特别是把乾坤湾的7个大湾以及永和关、奇奇里等文化旅游村全部连接起来,为景区整体开发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。围绕该公路的建设,永和还规划了通用机场、挂壁酒店等项目。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与霍永高速公路、328、248省道等共同构成公路交通主脉络,形成了全县旅游公路的大循环,使永和县连贯晋陕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。目前,永和县与蒲县宏源投资有限公司按照《沿黄旅游保护性开发框架协议》,计划再注入18亿元资金,进一步打造乾坤湾景区,为永和旅游兴县战略注入新的活力。

  当地把景区开发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,引导支持周边群众建设“农家乐”20余个,开展了剪纸、布鞋等特色手工艺品制作,同时带动了红枣、核桃、苹果、小杂粮等农特产品的加工销售,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,旅游对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初步显现出来。

  在这条路上,你游的是大美乾坤,购的是绿色产品,娱的是丰收果实。

  这是一条乡村振兴路

  永和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历史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红色文化独具魅力。相传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鼻祖伏羲的故里,伏羲在黄河岸边的乾坤湾观天象、察地貌,发明了太极阴阳图。远在旧石器时代,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,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。据专家考证,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,有罗仓、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,商周墓葬遗址,汉代城堡遗址,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,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、陶片,商周的青铜器、唐代的石佛头像、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、省博物馆珍藏,楼山龙王庙、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,全国罕见。

  永和县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。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,途经永和,在赵家沟、前龙石腰、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13个日日夜夜。永和因此成为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,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战斗生活过的地方。解放战争时期,永和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,先后四次组织支前运输队、担架队支援解放大西北。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,永和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。

  永和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,全年比较温和,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。境内基本没有工矿企业,注重大气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,是一块不可多得的“净土”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小气候使这里盛产红枣、核桃、苹果、绒山羊、小杂粮、酸枣、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。尤其是永和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,以核小、皮薄、肉厚、天然无虫、无公害、无污染而久负盛名,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红枣产品认证,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,被国家林业局授予“中国枣乡”称号。

  永和县虽然位置偏僻,但自然风光优美、生态环境良好,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,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,既是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,也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。为此,永和注重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,深入挖掘东征精神、黄河精神,把中国革命历史当作最好的教科书、营养剂,激励贫困人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敢于战胜贫困的自信,凝聚干事创业力量、激发群众活力,通过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发展文化旅游,让当地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,发起“旅游财”,激发当地群众自我发展的自信心。

  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,永和县坚持“绿水青山”发展理念,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、旅游观光、农耕体验、乡村手工艺为主的乡村旅游,着力打造环境优美、宜居舒适的“美丽乡村”。结合旅游兴县拓展绿色生态效益。现已成立造林合作社36家,生态防护林发展到34万亩,项目区内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%提高到现在的46.5%,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.7%以上,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88.3万吨,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7.8%,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1687户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工程建设,户均年收入达到1.2万元左右,32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被选聘为护林员,户均年收入达8000多元。在大山深处构筑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,已成为全县旅游兴县最宝贵的资源。

  这条路,必将成为永和走向全面小康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。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本地要闻
   第03版:时事新闻
   第04版:区域新闻•翼城
   第05版:区域新闻•尧都
   第06版:区域新闻•侯马
   第07版:区域新闻•大宁
   第08版:区域新闻•永和
旅游公路“新鲜出炉” 伴您畅游大美乾坤
山中藏瑰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