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通讯员 王中秋 秦 龙
初夏时节,曲沃县里村镇里村牛蒡园区内,村民在田里打叶清根,一派繁忙景象。“今年,光靠牛蒡这一项,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就破百万啦……”里村村委会副主任庞年顺高兴得说。
近年来,曲沃县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。县委书记主动领办课题,先后17次深入一线调研,组织召开15次专题会议,研究出台“一规划、一方案、三办法”。县委组织部长定期调度,先后召开23次调度会、11次专班会,研究解决突出问题34个,指导县村发公司探索并实施“146N”发展模式,带领7个乡镇子公司和114个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发展特色产业。集体经济联合社结合实际、市场化运营,指导、带动、服务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,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,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体量、质量和效益。曲沃县里村镇里村村,就是曲沃党建引领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。
里村是传统农业村,集体收入薄弱,闲置土地发包收入是集体经济主要来源,模式单一、后劲不足。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以来,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效益最大化,让农民口袋“鼓”起来,集体经济“壮”起来,村“两委”积极探索发展新路。该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,以股份制、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,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牛蒡种植标准示范园区,引导农民产业化种植牛蒡。为了解决销售问题,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组建了牛蒡深加工企业,统一牛蒡收售,变产品为商品,增加牛蒡种植效益。销售有了保障,村民的信心大大增强。里村村民庞作梁说:“去年合作社鼓励我们种牛蒡的时候,我只种了两亩多地。收获后一算,一亩牛蒡比其他的地多收入2000多元。今年我把承包的地全部都种成了牛蒡,估计收入应该在3万元以上。”
规范种植、科学管理是种植产业发展的“基本盘”。园区投产规模化后,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把维护好“基本盘”作为主要任务:一是聘请专业人员做好田间管理方面的指导,引入深松作业、机械覆膜等现代农业播种技术,时刻监测气象变化,指导种植户开展节水滴灌、田间管理,确保牛蒡增产丰收。二是开展农业托管,实施“经济联合社+农机服务+农户”农业托管新模式,在服务“三农”中实现三方增益,为村集体开辟市场化收入项目。实施农业托管后,无人机、植保机、播种机、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用到田间,真正实现了牛蒡生产方式的机械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。三是搞好人才支持,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积极落实“职业经理人”制度,联合县村发公司协调“晋之源”多年来培养的“田秀才” “土专家” “致富带头人”,定期到里村给牛蒡种植户“面对面”“零距离”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,让种植户从“门外汉”成为“内行人”。
近年来,里村出产的牛蒡品质越来越好,产量越来越大。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,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销售平台与县村发公司联合开拓市场,县村发公司在临汾市村发集团的帮助下,走出去考察,与山东兰陵县的多家牛蒡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,形成牛蒡产销多链式营销模式,实现牛蒡销路畅通、价格稳定,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稳定增长。
党建引领,让里村的发展实现了从“产业起步”到“产业强村”的华丽转变。短短两年时间,牛蒡种植项目在里村落地生根、分枝繁殖,成为农民公认的致富“牛产业”。 庞年顺说:“去年合作社社员种了600亩牛蒡,合作社集体种了100亩,亩产6500斤。今年扩大规模,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。市村发集团组织大家去山东兰陵县参观学习时,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牛蒡的先进管理办法,预计今年亩产能达到4000到5000公斤,每亩地可增加效益2500元。”
“通过发展牛蒡种植,2022年,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.94万元,带动村民增收180万元。”里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柴小苗说,牛蒡种植产业的成功,让里村这个传统农业村的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质的提升。
下一步,里村将坚持党建引领,在推进牛蒡种植机械化全覆盖的同时,按照“组织找渠道、企业跑市场、农民得实惠”的工作思路,整合线上线下市场要素,延伸产业链条,将牛蒡茶、牛蒡酒等深加工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,倾力打造“风情种植园、文化体验园、成品展示园”为一体的农旅体系,努力形成“以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”的全新经济业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