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祁欣 实习生 马欣怡
时值盛夏,流金铄石。走进尧都区贾得乡北席村的葡萄种植园区,目之所及皆是一排排整齐有序、枝繁叶茂的葡萄树。粗壮的葡萄藤在架子上攀爬,一串串青色的果实挂在藤条下,长势甚是喜人。再有20多天,这些葡萄就到了收获季,将给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。
北席葡萄,闻名遐迩。每到丰收时节,市区各大商超、市场以及大街小巷,“北席葡萄”的招牌随处可见,是市民广泛认可的“老字号”。
“葡萄园就是我们的金饭碗,我们北席葡萄的名号可响啦。”村民秦亚娟高兴地说。这些年,她靠着6亩地的葡萄,年均收入达到9万余元。
秦亚娟火红的日子是北席村民依靠葡萄产业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北席村的葡萄产业持续火热,村民致富了,日子过得有滋有味;集体经济壮大了,人居环境改善明显。
北席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彦富说:“北席村的葡萄种植由来已久,上世纪90年代,村里引进葡萄种植,初期种了100亩。但由于规模较小,技术不先进,‘北席葡萄’深藏闺中无人知。”
“要想让全村都富起来,必须抱团发展。”2011年,赵彦富决心大力发展葡萄产业,让小葡萄成为北席村壮大集体经济、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。
彼时,大家还没有看到葡萄种植的前景,许多村民怕担风险,不愿意参与进来。2012年,赵彦富召开“两委”会,决定党员干部先行先试,参与到葡萄种植中。同时,村里成立了洪富康绿色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,依托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管理模式,通过统一供种、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,全力打造“北席巨峰葡萄”品牌发展新模式。
该村党支部每年组织最少3场技术培训,给村民们集中传授葡萄种植技术。村民秦亚娟说:“村里出资请来了专家手把手地教,村民不需要花一分钱,就能学习技术。葡萄园能够丰收,多亏了当初党支部组织的技术帮扶。”
村党支部通过“请进来”“走出去”的方式,培养出了北席村的“土专家”,解决了村民在技术上的后顾之忧,为北席村高质量发展葡萄种植奠定了基础。
从25年前的100亩到现在的2100亩,北席村的葡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。2019年,北席村举办第一届葡萄采摘节,一举叫响了“北席葡萄”的金招牌。
村集体与批发商签订了购销协议,村民一不用担心销路问题,二不用担心恶意砍价,实实在在吃上了“定心丸”。赵彦富自豪地说:“从种植技术到市场销售,集体多操心,村民少操心。这不,7月底葡萄才能上市,现在就有批发商跟我们联系订购了。”
如今,北席村的2100亩葡萄真正成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的“源头活水”,每亩地能够实现收益1.5万余元。北席村的村民真正实现从“进城务工”到“回乡务农”的转变,从“地里刨食”到“地头刨金”的升级。
“由村集体出面聘请农业专家,提供技术服务,保障产品质量,并统一销售葡萄,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,形成产销一体化,直接促进合作社增收。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超过35万元,实现村集体产业良性循环。”赵彦富说,“我们做大、做精、做强葡萄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,一定要把优势牌打好、把特色路走活。”
如今的北席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:集体经济强,村民腰包鼓,人居环境美,大家的文明意识也随着连年开展的“好家风评选”活动不断提升。
“家和万事兴”“待人要真诚,孝道当竭力”……走进北席村,墙壁上一幅幅墙体画内容精美、寓意深刻,更展示了北席村的精神风貌。北席村,真正迎来了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。